第三方环境检测,环境检测机构,环境污染检测

新闻分类

产品分类

联系我们

企业名称:潍坊优特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北海路与民主街交叉口西北角 寒亭高新技术产业园6号楼三楼

公司运营电话:孙经理 139 0636 9770

业务咨询电话:韩经理 135 8919 1666

邮箱:   wfytjc2015@163.com


全文实录|山东省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

您的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全文实录|山东省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日期:2023-12-14 作者:转载 点击:

12月13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管言明,生态保护处处长王青,青岛市崂山区副区长王海建,青州市副市长孙冠华,微山县副县长胡忠华,介绍山东省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以下是新闻发布会全文实录:

省委宣传部新闻二处副处长陈琛: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管言明先生,生态保护处处长王青女士,青岛市崂山区副区长王海建先生,青州市副市长孙冠华先生,微山县副县长胡忠华先生,介绍山东省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们感兴趣的问题。

首先,请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管言明介绍有关情况。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管言明: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对大家长期以来对山东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之大者”,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要求山东,“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让山东的山绿起来、水清起来、环境美起来”。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活动”,将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任务。2021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再次强调,“深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和美丽中国地方实践”。

山东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指示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把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作为推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督促各创建地区落实地方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全力推进国家级及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打造了一批先进示范典型,引领带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下面我介绍一下我省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的有关情况。

一、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基本情况

(一)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方面。2017年,原环境保护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到今年,已公布七批名单。我省已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2个、数量位列全国第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1个、数量位列全国第二。

(二)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方面。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是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的有效支撑和补充,2020年,我省启动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已命名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46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51个。

二、我省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做法和成效

(一)科学规范组织,加强示范创建。深刻领会把握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的目的意义,加强创建全过程组织,确保工作更有针对性。一是科学规范创建流程。根据国家创建规程和指标体系,制定我省国家级示范创建工作流程,明确重点工作,规范创建步骤。对标国家制定了《山东省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山东省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指标》《山东省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管理规程》,为省级示范创建提供依据指南。二是合理遴选创建地区。组织遴选过程中,既看生态本底,严把生态环境质量,申报地区的各项指标必须合格,在此基础上,更注重申报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综合衡量比对沿海、内陆、山区、平原等不同地区,统筹兼顾市、县、乡、村四级,真正做到创成一个,引领一片。三是精准指导创建路径。组织全省创建工作现场会,选取部分典型地区介绍创建命名的经验做法,邀请专家解读创建管理规程和技术指标。开展技术辅导帮扶,组织专家团队全面分析申报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对照标准逐项梳理生态指标,找准问题不足,明确提升路径,提高创建准备精准度。

(二)坚持正向激励,打造示范创建品牌。大力营造积极参与创建的热情氛围,提升示范创建工作的影响力。一是强化激励措施。建立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激励机制,对创建成功地区实施生态资金奖补累计超3亿元,并纳入地方高质量发展评价,不断调动创建积极性。二是拓展创建体系。在积极组织国家级示范创建同时,组织两届共20个生态文明强县评选,开展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活动,97个地区获得省级命名,我省生态文明示范建设集群初见规模,推动美丽山东建设积聚成势、取得突破。三是持续扩大影响。通过宣传教育,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激发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今年10月,我省成功举办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济南年会,我省12个地区单位作典型发言,活动现场还开展了省级示范创建授牌命名仪式,充分展示了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极大提升了生态文明的知晓率、关注度。

(三)抓实约束倒逼,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切实发挥示范创建指挥棒作用,引导创建地区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一是严把准入关口。申报地区在约束性指标必须达标的基础上,参考性指标也必须达标或者逐年提升。同时明确取消创建申报资格的重大情形目录,严守生态环境质量底线。二是严格动态管理。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定期对全省所有命名地区的大气、水等核心环境质量指标进行排名通报,对处于全省后30排名的地区点名批评,推动排名靠后的示范创建地区改善环境质量。三是明确退出红线。制定发布《山东省生态文明示范建设负面清单》,规定了给予警告或撤销称号的重大情形,建立起了常态化年度“退出”机制,对命名地区实现动态的监督管理。

(四)积极以创促建,放大创建示范效应。抓好结合融入,充分发挥示范创建引领带动作用。一是融入经济发展。注重创建工作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加快推动建立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二是融入文旅体验。与省作协合作,引进“大地文心”生态文学创作品牌,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青岛西海岸新区设立全国首个创作基地。与广电部门合作,开设《美丽山东》栏目,讲好山东环保故事。与文旅部门联合开展生态旅游,将获得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基地命名的地区推介给文旅部门作为生态旅游首选地,同时把生态环保要素纳入景区建设标准,提升游客生态体验度。三是融入民生改善。注重把创建工作与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相结合,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探索“两山”转换路径,指导示范地区试点开展GEP核算,推动示范建设成果转化为生态产品供给优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下一步,我省将持续加强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工作,积小胜为大胜,以示范突破带动形成全面建设美丽山东的大好局面。一是坚持因地制宜,提升建设标准。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新部署,有机衔接国家各项重大战略任务,及时跟进即将修订的示范建设指标和遴选标准,鼓励示范创建从达标创建向提升创优转变。二是坚持动态监管,发挥示范作用。加强对示范建设全过程指导与监管,引导指导创建地区以创促建,确保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三是坚持宣传推广,总结凝练成果。加大成果宣传力度,展示和推荐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等各类示范建设项目中的优秀实践案例,为建设美丽山东筑牢基础、积累经验、探索路径。

省委宣传部新闻二处副处长陈琛: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中新社记者:

近年来,山东省在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请问山东围绕持续提升生态文明示范建设质量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管言明

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平台和载体。近年来,省生态环境厅不断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全过程监管,采取系列有效措施,全面提升创建质量。

一是强化准入管理

制定发布了不得创建申报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的重大情形目录,对存在因生态环境问题被国家部委、省委省政府通报批评的;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或生态破坏事件的,以及因重大生态环境问题被生态环境部、省委省政府及省生态环境厅约谈、挂牌督办、实施区域限批的;环境空气质量排名位于全省后30名的;水环境质量排名位于全省后30名的等九种重大情形,地方不得申报创建。

二是强化动态管理

为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提质增效,进一步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省生态环境厅制定并发布了《山东省生态文明示范建设负面清单(2022年)》,规定了给予警告或撤销称号的重大情形,建立起了常态化年度“退出”机制。对存在生态环境质量出现明显下降的、对环保督察发现重大问题的、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的、出现生态环境领域重大舆情的、因工作不力被上级点名通报批评等情况且未能及时整改到位的,按程序撤销其示范创建命名。

三是强化日常管理

省生态环境厅建立环境质量排名通报制度,定期对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称号地区的水环境质量、大气环境质量等情况进行通报,实行红黄牌警示。对于水质指数和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分别位于前三位的提出表扬,对位于后三位的提出警示;对累计月PM2.5浓度大于所在市平均浓度且同比反弹的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称号地区给予黄牌警告,受到黄牌警告后,连续三个月单月出现PM2.5浓度反弹的,给予红牌警告。排名情况发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并报省政府分管领导同志,从根本上解决生态文明建设重创轻建问题,提高示范引领作用。同时,紧密结合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倒逼重点工作落实。去年,我省部署开展了入海排污口整治销号工作,对于入海排污口整治销号省级审查通过率达到100%的已命名地区,给予“红旗”标志,整治销号省级审查通过率不足100%的已命名地区,列入“蜗牛”榜单。

四是强化复核评估

研究制定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复核规范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评估技术规范,对已命名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市县满三年的地区,组织开展复核或评估,对于无法通过复核或评估的,不再保留其称号。

中国环境报记者:

请问,近年来山东省在拓宽“两山”转化路径方面做了哪些有益探索?

省生态环境厅生态保护处处长王青: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和阐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省生态环境厅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拓宽“两山”转化路径方面做了大量有益探索。

一是多措并举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培育绿水青山。以“两山”理念为指导,聚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任务,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有效保护了“绿水青山”,真正实现了由生态赤字向生态盈余的根本性转变。2022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36μg/m3,较2017年改善33.3%;优良天数比例73.2%,较2017年提升8.1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从2017年的12.4天下降至2022年的3.5天,降幅高达71.8%;全省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3.0%,较2017年改善27.6个百分点。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两山”转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积极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交易机制,推动“两山”转化效率。开展生态产品价值(GEP)核算,让绿水青山价值化,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如蒙阴县开展县乡村三级生态产品价值(GEP)核算,建立了全省首个县级GEP核算平台,推动解决生态产品价值“度量难”问题;搭建“绿色银行”交易平台让绿水青山市场化,把生态优势转化为惠民富民的增收点,打通了“生态”与“富民”转化通道。创新采用EOD项目模式,通过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关联产业项目组合开发,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权益挂钩,拓宽生态环境治理投融资渠道,为“两山”转化提供了可能。

三是创新绿色金融手段,将绿水青山转变成生态资本。绿色金融是实现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助推器。山东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绿色金融手段,如古树名木“生态贷”“GEP贷”“生态价值贷”等生态资产权益抵押方式,实现了生态资源价值化、市场化、金融化的赋值功能,使生态资源转变为生态资本和生态红利,丰富了“两山”转化途径,高效推动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四是统筹发展与保护,提升“两山”转化能力。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让自然资源保值增值。依托区域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等特色产业,推动生态产业化,同时把生态效益更好地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真正实现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切实提升了“两山”转化能力。如威海华夏城通过修复废旧矿坑,将环境治理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打造集生态文明科普教育、民俗文化、自然景观、康养休闲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综合体,入选生态环境部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全省的落地落实,进一步提升我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工作水平,丰富“两山”转化路径,提升“两山”转化质量,不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两山”转化模式,使全省生态文明发展迈上新境界。

大众日报记者:

2022年,青岛市崂山区成功创建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请问,崂山区是如何以示范创建为抓手,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实现生态利民富民的?

青岛市崂山区副区长王海建:

青岛市崂山区坐落于黄海之滨,自然资源丰富,具有“山海河岛湾”的独特风貌,是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工业百强区、山东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是一座宜居宜业生态之城。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走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共赢之路,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全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崂山。我们通过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进一步夯实生态保护机制,加速生态价值转化和低碳绿色转型,让生态文明成果真正为民所享。

一是筑牢山海生态屏障

我们拥有国家5A级崂山风景名胜区,全区森林覆盖率超过50%,自然岸线保有率高达73.71%,山海城浑然一体,连续6年获评中国最美县域。我们自然资源丰富,有“山东植物王国”“天然药库”之称,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既是一笔无价的财富,更是一份无上的责任。我们聚焦聚力打造生态安全屏障,构建现代化生态环境管理体系和生态环保工作大格局,以强有力的措施、零容忍的态度,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和环境质量底线。全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青岛市第一,国省市控地表水考核断面全面达标,饮用水水源地和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常年保持100%,崂山湾被评为省级“美丽海湾”。

二是加快生态价值转化

坚持城乡联动、全域统筹,推动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让城乡群众共享生态红利。一方面加速品质城区建设,精心打造了一批口袋公园和城市绿道,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7.5%,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赏景,崂山已成为“山海人城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另一方面加速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投入财政资金近12亿元,累计完成99个农村社区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治理率达90%以上;完成农村清洁取暖改造2.6万户,覆盖率达到60%。省级清洁村庄覆盖率、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均达到100%。我们利用生态优势深挖旅游资源,目前拥有省级以上乡村旅游示范点、特色村36个,省(市)级美丽乡村19个。以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为契机,进一步将崂山的“好风景”变成农民的“好钱景”,特色生态农业引来八方游客,带动富民增收,2022年崂山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4万元。例如,东麦窑社区民宿项目年游客接待量4万余人次,年营业额3500余万元,解决当地就业200余人,成为共同富裕的先行村。大崂社区樱桃谷的美景曾让央视三度聚焦,每年樱桃节接待游客达60万人。

三是推动低碳绿色转型

我们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与现代金融服务,是省级近零碳试点城市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综合性试点区域。我们把“双碳”工作摆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2.1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4.63%,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为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的30%左右。我们积极布局新能源行业,目前已形成产业规模过百亿元。我们利用金融特色不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碳普惠平台,发放省内首笔“碳中和”债券,在全国首发设立目标规模100亿元的“碳达峰、碳中和”主题绿色发展基金。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巩固示范创建工作的成果,切实将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全领域,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打造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窗口区。

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记者:

今年,青州市获评第七批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请问一下青州市在围绕“两山”转化,打造本地区的生态产业方面,开展了哪些有益探索和实践?

青州市副市长孙冠华:

青州是古九州之一,位于山东省中部,总面积1569平方公里,素有“海岱明珠”“三齐重镇”的美誉,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奖综合奖城市,今年10月获评第七批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近年来,青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生态+”发展模式,着力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推动“绿水青山”保值增值、生金创富、普惠民生。

一是做好“生态+文旅”文章

在青州,保护生态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初心坚守。我们着力把美丽环境转化成美丽经济,实现自然山水“绿色效应”和文旅产业“金银效应”的互促共进,在西南山区集中连片打造井塘古村、圣峪口、杏花村王府庄园、荷花窑洞等60多处旅游景区,形成“春赏花、夏玩水、秋观叶、冬滑雪”的全时全域旅游格局,年接待游客突破千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过百亿元。

二是做好“生态+林业”文章

在青州,保护生态是一种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我们因地制宜多模式探索发展林下经济,形成了以林菌、林药、林禽、林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等为主打的产业发展模式,让企业、村集体、农户多方共享转化成果,进一步推动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仰天山森林公园、清风峪果蔬采摘、贝隆杜仲生物等项目已结出累累硕果。其中,仰天山森林公园,2022年旅游总收入约3000万,林下经济总产值约2000万,直接解决附近村庄200余人就业问题,带动森林公园及周边50余所民宿酒店和饭店发展。

三是做好“生态+农业”文章

在青州,保护生态是一种敢为人先的创新锐气。我们加快现代绿色农业发展脚步,围绕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双减”目标,积极引导传统种植业转型升级。青州华盛农业先后育成少肥高抗性蔬菜品种300余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16个,已辐射周边取得良好效果。以亚泰花卉为代表的现代花卉企业示范作用明显,花卉产业提质增效步伐加快,今年青州花卉以340亿元品牌估值,连续三年蝉联全省农业品牌第1位。

下一步,青州市以获评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为新起点,牢记生态“国之大者”,不断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做大金山银山价值,推动“两山”理论在青州结出更大硕果。

新黄河记者:

微山湖占据了微山县全县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微山县连续两年相继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山东省生态文明强县,请问围绕湖区治理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微山县副县长胡忠华:

近年来,微山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牢南四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政治责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建设环南四湖生态高地。2022年以来,先后获评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地区、山东省生态文明强县。2023年以来,6个国控断面、20条入湖河流稳定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优良水体率达100%,经验做法获省政府领导批示推广。

一、完善体制机制,构建“湖区保护”齐抓共管新格局。实施生态共治机制。在全国率先建立边界河湖治理“五联”机制,与江苏沛县等5个县(市、区)实现信息联通、矛盾联调、违法联打、污染联治、防汛联保。在全省率先落实南四湖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协同治理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探索法治保护机制。配合最高检办理南四湖流域生态环境公益诉讼专案,助推公益诉讼条款写入《山东省南四湖保护条例》。办理南四湖流域涉高盐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三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十大典型案例。落实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行使,编制执法目录、属地管理、权力移交“三张清单”,由我县南四湖综合行政执法局集中行使5个执法领域101项行政处罚权,南四湖执法局面由“九龙治水”变为“一龙管水”。建立“河湖长+塘长”机制。将塘坑沟渠等小微水体,纳入河湖长制管理体系,动态化清零黑臭水体,全覆盖管理河湖塘坑沟渠。全县设立河湖长369人、塘长88人,2022年以来,累计巡查2.6万次,整治水体污染问题3100个。

二、突出“五水共治”,探索“湖区环境”系统治理新路径。全域统筹推进工业水、农业水、生活水、船舶水、输入水五个方面“五水共治”。一是严格依法治理工业水。建设企业污水处理站38座,实现外排水达标排放。二是规范减量治理农业水。完成4.6万亩稻田退水治理;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制项目,全县81家规模化养殖场、583家专业户全部配建粪污处理设施;累计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4万亩,入选全省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示范县。三是全面提标治理生活水。提前1年完成城区9个路段20.7公里和145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建设城镇集中式污水处理厂3座,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村庄506个。四是闭环监管治理船舶水。5237艘住家船全部安装污水收集桶,2600余艘营运船配备垃圾收集处理装置,22个港口码头“接转处”设施实现全覆盖。五是智慧监测治理输入水。建成水质自动监测站35个,实现入境、入湖、国控断面水质实时监测、共享联动、及时预警。

三、聚焦生态修复,绘制“湖区生态”有机修复新图景。实施渔民安居工程。按照“充分尊重渔民意见,成熟一批、上岸一批”原则,解决全县5237户16501名以船为家渔民安居问题,将昭阳街道465户1509名渔民作为第一批先行试点,实施方案已呈报省政府,正积极办理洪评手续。推进水质提升工程。实施退渔还湖、稻田退水、增殖放流等工程,累计退出养殖池塘18万亩、清理网箱网围3.9万亩、释放湖泊水面40余万亩,完成稻田退水4.6万亩,放流优质苗种5亿余尾,实现水面释放、废水封闭、以鱼净水。开展湿地修复工程。建设环南四湖大生态带,保护修复原始生态湿地10万亩,建成人工湿地6万亩,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15处,确保入湖水质安全稳定。

省委宣传部新闻二处副处长陈琛: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生态环境保护宣教中心,联系电话:51798804。

本次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宣教中心


相关标签:

最近浏览:

相关产品:

相关新闻:

在线客服
分享
欢迎给我们留言
请在此输入留言内容,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姓名
联系人
电话
座机/手机号码
邮箱
邮箱
地址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