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出台生态环境领域若干措施,释放绿色发展红利→

潍坊出台生态环境领域若干措施,释放绿色发展红利→


4月27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解读《潍坊市生态环境领域强经济促发展的若干措施》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张 健  潍坊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夏尚铭  潍坊市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中心主任


徐卫兵  潍坊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副支队长


近期,潍坊市生态环境局印发了《潍坊市生态环境领域强经济促发展的若干措施》,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优化生态环境领域营商环境。现对文件解读如下:


1


出台背景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硬支撑”,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软实力”。近年来,市生态环境局始终把优化生态环境领域营商环境摆在重要位置,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理念不动摇,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动力,为企业守法经营、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深化环评制度改革,通过实施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推进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审批合一”等环评改革举措,持续推进政务服务高效化,压减办理时间95%以上。


全力服务重点项目,对各级重点项目建立服务保障清单,实行“全员包靠”“全程服务”,开展“入企驻厂执法帮扶”、“企业家座谈会”、“企业服务日”等活动,大力推动助企帮扶精准化,助力项目快落地,2024年完成项目环评审批手续1513个,没有一个高质量发展项目因为环评审批而影响落地。


创新管理方式,严格落实“正面清单”“轻违不罚”“首违不罚”等制度,推行“差异式”监管,通过自动监控、智慧用电措施等推行“无感式执法”,突出企业减负、精准帮扶。2024年以来,开展非现场执法3410次,占比达42.6%,充分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发展动力。


强化金融资金支持,建立生态环境治理投融资机制,深化“政-银-企”合作,与金融机构共建共享市级绿色金融项目库,加大授信力度,2024年,全市金融机构累计对26个重大项目授信54.1亿元,发放贷款15.2亿元。深入开展EOD模式探索实践,累计培育实施EOD项目7个,项目总投资达320亿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当前经营主体在审批效能提升、资金要素保障、环保服务提质增效等方面有较高的市场期待,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及全市工作动员大会部署安排,回应市场期待,持续优化我市生态环境领域营商环境,市生态环境局围绕绿色转型、优化审批、要素保障、资源争取、优化执法、环保产业等方面,印发实施了《潍坊市生态环境领域强经济促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

图片


2


主要内容



《若干措施》共分为四部分17项政策举措



审批制度改革5项


包括“拓宽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将重点外资项目、市级政府投资项目、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项目等纳入环评审批绿色通道保障范围”、“推动环评改革走深走实,扩大打捆环评以及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试点范围”、“推进环评与排污许可衔接,企业可在环评阶段或环评批复后申请提前开展排污许可证核发审核”、“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持续优化固废管理”等举措。

资金要素保障4项


包括“优化总量指标管理,建立市级总量指标储备库,探索将总量控制与环境质量挂钩”、“落实总量指标豁免管理”、“加大环保资金支持力度”、“强化金融服务支持”等举措。

产业转型升级4项


包括“科学指导项目合理布局”、“营造企业创新良好生态,允许企业中试项目在环评审批时免予提交立项等材料”、“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25年全市环保绩效A级、B级或引领性企业累计达到116家以上”、“加快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等举措。


环保服务升级4项


包括“提升重点项目服务水平,组建重点项目包靠团队与环评专家服务团队,开展‘两团队一保障’活动”、“突出环境执法帮扶,在全市开展‘点单式’执法帮扶活动”、“大力推进阳光执法,推动涉企检查全流程受控、可回溯管理,加强全过程执法监督”、“持续开展企业环境信用修复”等举措。


山东商报记者


请问文件指出探索将总量控制与环境质量挂钩,您能详细解释一下如何将总量控制与环境质量挂钩吗?请详细介绍一下。

夏尚铭答


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是指由企业负责经营管理,供进出境运输工具或者境内承运海关监管货物的运输工具进出、停靠,从事海关监管货物的进出、装卸、储存、集拼、暂时存放等有关经营活动,符合《海关监管作业场所设置规范》,办理相关海关手续的场所。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是一个地方重要的开放平台。潍坊综合保税区“四位一体”综合运营中心是严格按照《海关监管作业场所设置规范》要求建设的,海关全程参与指导,该监管作业场所已经通过济南海关实地验核,并于今年5月25日获批《海关监管货物仓储企业注册登记证书》,标志着综合运营中心已具备开展跨境电商相关业务的条件。

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索将总量控制与环境质量挂钩:

一是上一年度环境空气质量年平均浓度达标的县市区,建设项目所需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实行等量替代;不达标的县市区按照不达标的环境质量标准因子,其建设项目所需相关总量指标实行2倍替代;上一年度细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不达标的县市区,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实行2倍替代。

二是上一年度水环境质量达标的县市区,建设项目所需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实行等量替代;上一年度水环境质量未达标的县市区,建设项目所需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实行2倍替代。

三是环境质量不达标的县市区相关总量指标只能转出不能转入,确需转入的,转入县市区生态环境分局应制定环境质量限期达标方案,提交市生态环境局相关业务科室审议同意后方可实施。上一年度环境质量排名后三且同比恶化的县市区原则上不得与其他县市区调剂或交换总量指标。

希望通过这些措施,用总量控制手段倒逼环境质量改善,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的双赢局面。


大众网记者


请问关于在项目保障方面,我市将在环评领域开展哪些工作?

张健答


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是指由企业负责经营管理,供进出境运输工具或者境内承运海关监管货物的运输工具进出、停靠,从事海关监管货物的进出、装卸、储存、集拼、暂时存放等有关经营活动,符合《海关监管作业场所设置规范》,办理相关海关手续的场所。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是一个地方重要的开放平台。潍坊综合保税区“四位一体”综合运营中心是严格按照《海关监管作业场所设置规范》要求建设的,海关全程参与指导,该监管作业场所已经通过济南海关实地验核,并于今年5月25日获批《海关监管货物仓储企业注册登记证书》,标志着综合运营中心已具备开展跨境电商相关业务的条件。

在项目保障方面,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对符合要求的重点项目,纳入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试点,实施环评降级审批、豁免管理、告知承诺、打捆审批等改革措施,压减办理时间95%以上。不断深化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制度,将省市重点项目、重点外资项目、市级政府投资项目、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项目等纳入环评审批绿色通道,实行即报即受理即评估、评估与审查同步、技术帮扶提前介入等举措,压缩前端审核时间。

二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一方面,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中试项目在环评审批时免予提交立项等材料,只需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主管部门的同意意见。另一方面,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成果及时向社会公开,科学指导各类开发建设活动,为产业布局、项目选址、环境准入等提供决策支撑,服务项目招商引资和落地实施。

三是提升重点项目服务水平。开展“两团队一保障”活动,组建100余人的重点项目包靠团队与环评专家服务团队,对400个省市重点项目建立服务保障清单,主动帮扶,推动解决环保类问题。截至目前,已经推动解决环保类问题200余个,完成330个重点项目环评手续办理。


速豹新闻网记者


请问2025年为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在生态环境执法领域有哪些新举措?

徐卫兵答


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是指由企业负责经营管理,供进出境运输工具或者境内承运海关监管货物的运输工具进出、停靠,从事海关监管货物的进出、装卸、储存、集拼、暂时存放等有关经营活动,符合《海关监管作业场所设置规范》,办理相关海关手续的场所。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是一个地方重要的开放平台。潍坊综合保税区“四位一体”综合运营中心是严格按照《海关监管作业场所设置规范》要求建设的,海关全程参与指导,该监管作业场所已经通过济南海关实地验核,并于今年5月25日获批《海关监管货物仓储企业注册登记证书》,标志着综合运营中心已具备开展跨境电商相关业务的条件。

今年以来,按照省厅部署和市局统一安排,执法支队采取一系列举措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执法帮扶成效。

一是开展“点单式”执法帮扶。制定生态环境执法帮扶清单,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以解决问题为落脚点,助力企业提升环境管理水平。企业可以通过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智慧监管系统企业服务端或者“爱山东”APP提出帮扶需求,由生态环境部门根据需求内容,开展针对性的线上解答或者“一对一”上门服务等现场帮扶,实现“企业远程点单、生态环境部门线上接单”的帮扶模式。相关服务端和APP正在调试过程中,将于近期上线运行。

二是持续开展企业圆桌座谈会活动。2024年以来,我局召开了2次企业家座谈会,征集企业意见40余条,解决问题40余个。通过深入座谈交流,倾听对生态环境执法的意见建议,解答企业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面临的实际困难、诉求,搭建起企业与生态环境执法机构沟通桥梁。

三是常态化落实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推动差异化监管。对正面清单企业“无事不扰”,科学合理配置执法资源,减少现场检查频次,充分发挥对生态环境守法企业的正面激励和示范效应。截至目前,我市纳入正面清单企业189家,一季度对正面清单企业减免处罚1次,开展指导帮扶14家次。

四是优化非现场执法方式,深入推行“无感执法”。充分发挥非现场执法体系功能,综合运用自动监控数据、智慧用电数据、排污许可管理系统公开端信息、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信息系统信息等开展数据分析,积极应用走航车、无人机、VOCs气体泄露检测红外热像仪等进行非接触式检查,不断丰富非现场监管方式,提升非现场执法效能。2025年以来,全市共开展非现场执法834家次,完成企业整改线上审核477条。


来源:潍坊发布

编辑:王希楠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山东出台环保惠企十条举措助力绿...

分享到